![]() |
![]() 服務熱線:400-8098-313
|
醫藥股下跌,但不影響未來投資者信心!
對部分生物醫藥上市企業來說,3月16日是一個轉折點。連續下跌之后,股價迎來反彈,例如,藥明康德上漲9.02%,百濟神州上漲25.12%。但好景不長,二級市場的狂歡很快戛然而止,并延續往日陰跌走勢。 自2021年下半年,生物醫藥出現“破發潮”,IPO被擱置,而兩年前上市的藥企股價持續走低,市值幾近跌回疫情前。二級市場動蕩情緒傳導至一級市場。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Q1醫健行業全球融資總額較2021年Q4縮水27.8%,較2021年Q1縮水30.7%,系近10年來Q1融資總額首次負增長。 種種跡象預示著生物醫療領域即將進入資本寒冬期。神話的泡沫破滅后,“熱錢”逐漸流失,資本趨于理性,甚至選擇逃逸,未來生物醫藥還能否重整旗鼓?信心和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紅利回吐 后疫情時代,資本回歸理性 得益于新冠疫情帶來的關注度,生物醫藥再次被推向神壇,市值翻了數倍。 而此時,對大部分中國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它們并沒有做好準備,剛從Fast-follow和Me-too的傳統模式向創新藥轉型。但轉型并不徹底,畢竟誰也不愿意完全放下這塊大蛋糕。僅2020年當年,通過Fast-follow模式,四款國產PD-1藥劑銷售額已超過90億元,給恒瑞醫藥、信達生物等帶來不少收入。 另一方面,隨著針對創新藥的政策傾斜,港交所修訂主板上市規則,新增第18A章,科創板放開,創新藥備受資本青睞,創新藥概念項目得以快速融資或上市。例如,迅速組局,成立于2017年的云頂新耀在2020年便迅速登陸港交所。 既有模式帶來收益,新興領域引發遐想,生物醫藥一時間風頭無兩。生物醫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僅廣東地區,2019—2021年,生物醫藥企業數量由原本的3800多家增加至6400多家。放眼全國,其數據更令人咋舌。 估值快速上竄,似乎抹平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缺乏專業人才和核心技術等短板都被掩藏在資本的背景之下。但基于生物醫藥周期長的特性,這些問題并不會立刻暴露。 2021年下半年,在政策、市場、盈利模式等綜合因素沖擊下,生物醫藥的負面情緒漸漸累積,并尋求爆發,最終體現在上市公司股價走勢上。紅利回吐、資金外溢曾為常態,甚至有些資本開始看衰生物醫藥,選擇撤退。3月30日,有“千億頂流”之稱的基金經理人張坤,旗下4只基金公布2021四季報。數據顯示,自2021年下半年始,張坤對天壇生物、錦欣生物等減持90%以上,甚至清倉了部分醫藥股,即便片仔癀、邁瑞醫療沒有減倉,其重倉排名也下跌至10名以外。 當下的經濟環境和國際形勢更是給了搖搖欲墜的生物醫藥一記重拳。 此刻局面恰好印證了貝殼學社名譽校長朱迅教授在幾年前的預測,行業即將進入“擠泡沫時代”?!皠撔滤幍穆涞?,不是通過醫生到病人手中,而成為所在公司在科創板或港交所上的一串代碼?!辈糠制髽I的產品還停留在研發階段,盈利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未上市企業也同樣面臨難題。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有些生物醫藥企業不得不采取“打折上市”。這對一級市場更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然而,在圣蘇新藥創始卜海之看來,這是一種行業的“自然規律”,“生物醫藥企業太多了”。其中,不乏魚目混珠者。 進入后疫情時代,當概念被廣泛傳播后,熱度迅速下降,到了比拼企業硬實力的時候。但有些企業為了快速獲得融資,等不及花時間自我成長,在人才、技術等軟實力和項目、產品等硬實力不完備時強行上市。它們則是首當其沖。 僅依靠概念或熱點,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無法抵擋本輪浪潮帶來的沖擊。資本退潮后,不少企業或“原形畢露”。 格局改變 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然,市場行為不會從根本上動搖行業根基。 從長期角度來看,我國人口基數龐大、老齡化逐年加劇的局面沒有改變,隨著社保覆蓋面擴大,經濟增速帶來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醫療的需求日益上升。而中國生物醫藥市場占比遠低于發達國家,未來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時代賦予生物醫藥的機遇,但也對行業提出了巨大挑戰。 大浪淘沙之下,那些強人才、強技術,具有核心競爭力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將會凸顯。它們具備出海能力,也最有可能實現國產化替代,獲得醫保、相關政策等支持。但也有不少生物醫藥企業將面臨淘汰窘境。對它們來說,如何彌補自身短板成為當務之急。 經過本輪深度調整,生物醫藥生態格局或發生改變。 生物醫藥將進入“競合時代”。傳統制藥公司在銷售、渠道、產能和資金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新型生物技術公司掌握先進技術和自研管線。兩者雖然存在一定的市場重合,從而產生相對競爭關系,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產業融合、產業鏈延伸,有利于雙方發揮優勢,縮減運營成本,加快商業化進程,探索更多商業化模式,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專業領域切換。這也是行業“內卷”造成的結果。同質化日益嚴重,促使企業向更細分、更垂直的賽道延伸,或向更罕見的領域拓展。例如,孤兒藥成為繼創新藥之后的又一熱門方向;人工智能深度應用于制藥;高水平技術平臺誕生;中醫藥重回大眾視野,政策面向好。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鼓勵中藥材產業化、商品化和適度規?;l展。 生物醫藥園區功能放大。目前生物醫藥企業各自為戰,追求個體發展,較少利用園區資源或與園區企業產生合作。另一部分原因歸結于園區,在管理、服務等方面沒有很好地為企業賦能。隨著那些附帶著資源、政策等優勢的創新型生物醫藥園區不斷開放,新型產業生態和產業社區逐步構成,形成良好的產業互動格局,不斷放大園區功能。入駐企業也將因此獲益,甚至能解決人才的生活問題。 然而,機遇往往伴隨著挑戰。抓住機遇,實現躍遷,還是陷入同質化競爭,被迫讓利,遺憾退場?一切基于企業的人才結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團隊。未來行業的競爭將轉換為人才的競爭。 |
查看更多 友情鏈接 |
迪醫獵頭 迪醫獵頭網 醫藥獵頭 醫藥獵頭公司 北京醫藥獵頭公司 上海醫藥獵頭公司 廣東醫藥獵頭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