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服務熱線:400-8098-313
|
2021年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業務TOP10
自身免疫疾病通常是由于機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反應造成自身機體傷害的一系列疾病,全球已經發現超過80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 自身免疫疾病藥物在全球制藥企業的業務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據跨國藥企披露的2021年財報數據對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頭部企業和代表性藥物做一簡單匯總分析,供大家參考。 2021年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業務巨頭TOP10
說明:1)業務總收入以公司披露數據為準,沒有明確數據則計算相關產品合計收入。2)主要考慮創新性藥物,不考慮激素、干擾素、環孢素等早期非專利產品。 整體而言,2021年全球藥企自免業務的排名除了羅氏和賽諾菲之外并沒有太多改變。對于羅氏而言,Ocrevus是首個獲批可以治療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RRMS)和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PPMS)兩種類型多發性硬化的藥物,完成起始負荷給藥后僅需每6個月注射1次,療效和便捷性優勢助其2021年高比例增長超過7億瑞士法郎,達到了50.55億瑞士法郎,也成為羅氏最暢銷藥物,加上托珠單抗兩個藥物就增長了14.3億歐元。而賽諾菲則是深挖Dupixent(度普利尤單抗)商業價值,2020年推出的“Play to Win”戰略,主要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分銷度普利尤單抗,2021年銷量大幅提升52.7%,達到52.49億歐元。 Humira——圓夢黃昏 上市銷售19年,累計銷售收入1916億美元,Humira(阿達木單抗)的藥王傳奇故事在2021年綻放出最后一抹炫彩。一方面,通過專利策略、談判、訴訟等手段在美國延長的獨占期也將在2023年終結,在“夕陽”落幕之際,Humira發力突破200億美元,為藥王的傳奇旅程刻畫了新的里程碑。另一方面,輝瑞新冠疫苗Comirnaty在2021年實際收入367.8億美元,搶了“藥王”頭銜。 艾伯維近年自免產品銷售數據(億美元)
Humira是艾伯維業績的重要業績支撐。長期以來艾伯維能夠躋身TOP藥企行列也主要憑借Humira。隨著專利到期,2019年美國之外的市場份額開始逐漸減少,美國的獨占期延長不僅支撐了艾伯維業績,也為艾伯維帶來了緩沖期。 2019年上市的Skyrizi(瑞莎珠單抗)和Rinvoq(烏帕替尼)正是在這段緩沖時期逐漸成長,被艾伯維視為接棒修美樂的“后起之秀”。但是,當前的競爭格局恐怕難以再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就艾伯維自身而言,手握兩個自免領域產品預期也不敵修美樂一個“藥王”。 Jak抑制劑——黑色風暴 Jak抑制劑在自免領域也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開展頭對頭臨床研究也毫不畏懼,包括烏帕替尼vs 阿達木單抗治療銀屑病關節炎,烏帕替尼 vs度普利尤單抗治療特應性皮炎,阿布昔替尼 vs 度普利尤單抗治療特應性皮炎等。然而,托法替布的長期安全性數據公布之后,Jak抑制劑的安全性風險被FDA密切關注,特別是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惡性腫瘤(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MSC),適應癥拓展也一度按下延遲健。 盡管相應企業認為自己的產品與托法替布存在安全性差異或優勢,沒有顯示相似的安全風險,但FDA并不同意,認為基于相同機制的藥物不會逃脫類似的擔憂。此后,輝瑞、艾伯維、禮來在已經存在黑框警告的基礎上,繼續更新了警告風險,涉及更高的全因死亡率、血栓和腫瘤發生率等信息。當然,輝瑞2022年剛被FDA批準的JAK1抑制劑阿布昔替尼同樣也未能幸免。 毫無疑問,此舉對于JAK抑制劑在美國的市場拓展不會是好消息。由此,艾伯維已經調整了烏帕替尼的銷售預期,降低其2025年銷售額5億美元。 新老交替,列強紛爭 自身免疫疾病領域還能否再出現像Humira這樣200億美元體量的傳奇藥物?這是一個未知之數,因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玩家和藥物涌入這個市場,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即便是擁有便捷性和安全性優勢的唯一口服非生物藥物Otezla(阿普斯特)也增長乏力,即便Bimzelx(bimekizumab)在頭對頭研究中擊敗司庫奇尤單抗、烏司奴單抗、阿達木單抗等一眾明星產品,2021年也僅收入400萬歐元。 當然,2021年Bimzelx僅上市銷售4個月,且沒有登陸美國市場,市場銷量尚未打開。但是,在面臨強敵環伺之際,Bimzelx的爭奪戰似乎也不會那么容易。正如禮來所指出,Bimzelx目前獲批的銀屑病市場十分擁擠,瑞莎珠單抗、古塞庫單抗、依奇珠單抗、阿普米司特、烏司奴單抗、阿達木單抗及其生物類似物等,每一個藥物都是一款重磅炸彈,后來者想要從強者口中撕食,自然不會簡單。因此,禮來在mirikizumab臨床研究結果 優于司庫奇尤單抗的情況下,也不謀求上市申請。 總的來說,自免領域為滿足臨床需求巨大,市場蛋糕不小,但強者也眾多,伴隨而來的就是競爭激烈。隨著時間的推移,品牌藥物的生命周期結束,仿制藥/生物類似藥的滲透也會進一步加劇競爭。當然,臨床需求的未滿足也一直存在。首先,并不是所有疾病患者對治療有響應,即便是RA領域面對眾多可選擇藥物時,30%的患者對首次生物治療時沒有反應,如何提高疾病清除率/反應率、改善長期效益仍面臨挑戰。其次,在一些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可及性依然不足,如系統性紅斑狼瘡,FDA在貝利尤單抗之后,10年之后才批準了Saphnelo一款創新藥物。 全球排名TOP10自身免疫疾病巨頭的業務收入規模已經達到近千億美元。除了修美樂之外,強生Stelara(烏司奴單抗)也已接近百億規模,賽諾菲對Dupixent(度普利尤單抗)也是100億歐元的銷售峰值預期,說明自身免疫疾病領域足夠容納多款超級重磅炸彈。 目前,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確實是處在一個新老交替、列強紛爭的時代,且看誰能獨領風騷。 |
查看更多 友情鏈接 |
迪醫獵頭 迪醫獵頭網 醫藥獵頭 醫藥獵頭公司 北京醫藥獵頭公司 上海醫藥獵頭公司 廣東醫藥獵頭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