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400-8098-313
|
雙抗大戰將至!
自從1986年全球第一個用于治療腎移植排斥的鼠源性單抗藥物Muromonab OKT3獲得美國FDA的上市批準,35年以來,單抗藥物已經從第一代鼠源單抗(momab)、第二代人鼠嵌合型單抗(ximab)、第三代人源化單抗(zumab),發展到第四代全人源化單抗(mumab)。 近年來,FDA每年批準的新藥中,抗體藥物占據了1/5。經年積累下,FDA已成功批準了超過100款抗體藥物順利上市。 01 “百抗”時代已經來臨 全球抗體藥物年銷售總額據悉已超過1600億美元,并且誕生了數個年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的“超級重磅藥物”。 雙抗通常指的是雙特異性抗體(bsAb,Bispecific Antibody)擁有兩種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可以同時與靶細胞與功能細胞相互作用,進而增強對靶細胞的殺傷。雙特異性抗體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需要通過重組DNA技術或細胞融合技術人工制備。 大部分雙抗藥物選擇腫瘤作為適應癥,腫瘤在適應癥的占比高達90%,其中實體瘤適應癥占比59%,血液腫瘤占比29%;其次是自身免疫疾病,占比約8%;剩下的適應癥包括眼科疾?。ˋMD)、罕見?。ㄑ巡。┑?。 相對應單抗的全面開花,雙抗目前獲批產品遠遠滯后于單抗。 與單克隆抗體相比,雙抗增加了一個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因而特異性更強、可較準確靶向腫瘤細胞并降低脫靶毒性,但雙抗藥物開發復雜性和技術壁壘更高,對于技術平臺和靶點選擇的適配性要求也有所提高。 由于雙特異性抗體早期研發表達困難,穩定性差,生產工藝復雜;需要篩選大量的不同雙特異性抗體分子后才確定了成藥分子,研發成本明顯高于抗;雙抗項目到靶點生物學、結構生物學、抗體工程、篩選策略,因此研發綜合實力較強的公司才有可能在雙抗藥物研發競爭中勝出。全球目前擁有最多雙抗研發管線的企業是 Roche,Amgen 和 Janssen。國內企業方目前已經布局雙抗藥物企業主要有康寧杰瑞、康方生物、信達生物和友芝友等。 全球已有超過百款雙抗藥物處于國際多中心臨床階段,大約120種雙特異性抗體在不同臨床開發階段,但只有4個產品獲批上市。 目前已獲批上市的四款產品分別為 Removab、Blincyto、Hemlibra和Rybrevant。其中,作為全球首個商業化的雙抗藥物Removab(catumaxomab),靶點為CD3/EpCAM,適應癥為惡性腹水,2009年首次在德國上市,后來因銷售不佳及副作用等原因于2017年退市。 5月21日,FDA加快批準了強生旗下的楊森制藥研發的EGFR/c-Met雙抗Rybrevant(amivantamab-vmjw),用于治療經FDA批準的測試確認的患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這些患者接受鉑類化療期間或之后發生了疾病進展,是全球第四個上市的雙抗,距離上一個雙抗獲批上市已有4年。 02 單抗看靶點 雙抗看平臺 藥物的靶點是具有重要生理或者病理功能,能夠與藥物相結合并產生藥理作用的生物分子及其特定的結合位點。在生物大分子藥物篩選發現過程中,靶點的選擇是藥物研發途徑中關鍵的第一步。 據悉,全球目前有過千種單抗,對應約400個靶點的抗體藥物正在進行開發或已經上市。其中在研的新靶點約300個。約有120個靶向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s)的抗體藥物,對應近870種單抗已經處于臨床開發階段。 全球目前已商業化抗體產品靶點相對集中,其中位居第一的就是PD-1/L1,之后是CD20、TNF、HER2、CGRP/CGRPR、VEGF/VEGFR、IL-6/IL-6R、IL-23 p19、EGFR、CD19等熱門靶點。其中約36%仍集中以PD-1/PD-L1、CD3、HER2、CTLA4、SAES-Cov-2、4-1BB、LAG3、EGFR、CD20、CD47等靶點。 相對于單抗更看重靶點,雙抗則更關注平臺。 雙特異性抗體通??煞譃闊oFc區的非IgG樣雙抗和有Fc區的IgG樣雙抗。Fc片段的存留與雙抗藥物的滲透性、半衰期、穩定性、免疫原性等密切相關。 無Fc區域的非IgG樣雙抗是將多個抗體片段結合在一個沒有Fc區域的分子上的雙抗。其優點主要包括組織穿透能力強,結構簡單,缺乏Fc片段,僅通過抗原結合力發揮治療作用,免疫原性較低等,但存在半衰期較短的不足。 第一代雙特異性抗體屬于無Fc區域的非IgG樣雙抗,其典型代表就是Amgen/Micromet的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它結構簡單,由兩個scFv連接而成,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半衰期短(僅2個小時),表達量低。因為半衰期短,所以在臨床上不得不使用一個泵持續給藥。好在BiTE的臨床給藥量低,不到普通抗體用量的十分之一,無形中解決了大量生產的難題。在克服各種困難后,第一個重組雙特異性抗體Blinatumomab(CD3/CD19 BiTE)終于在2014年12月獲FDA批準在美國上市,適應癥為淋巴細胞白血病,2020年銷售額為4.21億美元,凌滕醫藥在國內引進此產品。 具有Fc區域的IgG樣雙抗為通過將兩種特異性結合單元結合在單個多肽中或使用單個HL對,得到基于片段的Fc融合蛋白格式抗體片段和常規抗體分子融合的形式。其優點主要包括FcRn的再循環機制提升藥物半衰期和ADCC、CDC、ADCP作用,缺點在于存在輕重鏈錯配問題等。 上世紀90年代Genentech的Paul Carter團隊發明了具有Fc區域的IgG樣雙抗knob-into-hole(KiH)結構的雙特異性抗體,成為第二代雙特異性抗體的典型代表。第二代雙特異性抗體有近似天然IgG的結構及穩定性,在表達及下游工藝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Roche/Chugai使用ART-Ig技術的Emicizumab (靶點factor IX and factor X bsAb)于2017年11月獲FDA批準成為第二個在美國上市的雙特異性抗體。適應癥為A型血友病,2020年銷售額為22.87億美元。 錯配是指DNA一條鏈上的堿基與另一條鏈上相應的堿基呈現非互補性。在DNA雙螺旋結構中,總是存在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配對,鳥嘌呤(G)與胞嘧啶(C)配對的原則。若出現A與C或G配對,或者T與G或C配對,則出現堿基錯配。 具有Fc區域的IgG樣雙抗的重鏈、輕鏈錯配現象,對制備工藝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在單抗結構中,由于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的氨基酸組成完全相同,四條鏈組合后僅有一種結構。但雙抗的四條多肽鏈包括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結構不同,組合時可隨機產生16種可能的結構組合。由于僅有一種為目標產物,這意味著錯配的其余產物均為無效產物甚至副產物,導致目標產物的分離難度大,最終產業化時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成本較高,雙抗的成品效率低、雜質蛋白多。 此外,Fc片段具有免疫原性,可能引起非腫瘤依賴的T細胞激活,極端情況下產生“細胞因子風暴風險”,通常須對Fc區進行工程化改造。 針對無Fc區的非IgG樣雙抗和有Fc區的IgG樣雙抗的半衰期短和重鏈、輕鏈錯配的問題,全球制藥巨頭紛紛設計出雙抗技術平臺。 無Fc片段的非IgG樣雙抗技術平臺主要包括安進的BiTE平臺、賽諾菲的Nanobody平臺、MacroGenics的DART平臺、Affimed的TandAbs平臺、CytomX的平臺等。整體而言,無Fc片段的非IgG樣雙抗技術平臺能進入臨床階段的產品并不多。 BiTE(BispecificT-cell Engager,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由德國Micromet公司開發。2012年,Micromet被安進收購,后者獲得了BiTE技術。Blincyto(Blinatumomab)為基于BiTE平臺研發的雙抗藥物,2020年12月在國內上市,百濟神州擁有中國權益。 針對半衰期短的問題,安進進一步設計了half-lifeextended(HLE) BiTE分子。與BiTE不同,HLE BiTE將Fc結構融入了BiTE中,本質是將無Fc端的非IgG樣雙抗分子轉變為有Fc端的雙抗分子,提升雙抗分子量并借助FcRn在循環作用,延長了藥物的半衰期。目前使用HLE BiTE分子的藥物如AMG160(CD3/PSMA)、AMG199(CD3/MUC17)、AMG427(CD3/FLT3)、AMG757(CD3/PSMA)、AMG910(CD3/CLDN18.2)等正處于臨床階段。 2021年3月,安進終止了三款雙抗產品臨床試驗,分別是AMG701(BCMA/CD3)、AMG 673(CD33/CD3)和AMG 596(EGFRIII/CD3)。其中AMG701和AMG 673就是half-lifeextended(HLE) BiTE分子,AMG701進展已經到達臨床II期也被腰斬。 AMG701和AMG 673的終止,在一定程度上為在研的企業提醒:激活T細胞的風險是一定要慎重考慮的,對雙抗半衰期的延長把握更是要慎之又慎! AMG 673(CD33/CD3)雖然終止了,但是原BITE產品線上的AMG 330還在堅持,也是安進目前原BITE產品線上的目前在臨床研發階段的唯一產品了。通常而言,同一個研發平臺研發的批量產品通常都會有共性的缺點,暫時來看原BITE平臺的短板還在影響著HLE-BiTE的研發。 雖然安進收購BITE技術平臺后上市了Blinatumomab,但是Blinatumomab業績一般,原BITE產品線上的產品只剩下1個在掙扎。由此可見安進2012年以11.6億美元現金收購Micromet是虧大了。本以為安進在雙抗領域占了先手,目前來看是賽道選對了,但買錯了技術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在安進停止了雙抗AMG701的研發后,今年5月輝瑞宣布AMG701同靶點的BCMA/CD3雙抗elranatamab 的MagnetisMM-3的II期臨床試驗因為發生3例外周神經損傷而暫停招募患者。此前一期臨床中elranatamab的應答率高達83%,II期試驗是原計劃是作為加速審批上市的主要根據。 BCMA是MM最重要的靶點之一,也是CAR-T這個高度危險療法第二個有上市產品的靶點??梢匀淌蹸AR-T轟炸的靶點只有CD19和BCMA。CD3是T細胞表面TCR復合物的組份受體之一,CD3是目前已經上市的3個雙抗中的2個的靶點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外雙抗大部分在研企業抱住不放的靶點。 BCMA/CD3的靶點組合會不會是死亡之組還有待觀察。
表 產品進入臨床階段的雙抗平臺 針對有Fc片段的IgG樣雙抗,技術平臺主要包括羅氏的KiH平臺和CrossMab平臺、艾伯維的DVD-ig平臺、禮來的Orthogonal Fab IgG平臺、Zymeworks Inc 的EFECT平臺等。隨著雙抗藥物發展的持續升溫,一批國內制藥企業也相繼建立了雙抗技術平臺,如友芝友的YBODY平臺,岸邁生物的FIT-Ig平臺,康寧杰瑞的FIT-Ig平臺、藥明生物的Wuxibody平臺、君實生物的TEAC、和鉑醫藥的HBICETM平臺等。 2020年,信達生物與羅氏達成 20 億美元合作,開發通用 CAR-T 療法和 TCB 雙特異性抗體。同年11月,羅氏首次在華啟動了雙抗 Glofitamab 臨床試驗,該雙抗來源于羅氏的 TCB 技術平臺。 百濟神州則于2018年底從Zymeworks公司引進的靶向HER2的雙特異性抗體zanidatamab(ZW25),并于2020年在中國申報臨床。同年11月,Zymeworks公司宣布FDA授予其zanidatamab突破性藥物資格,用于先前接受過治療的HER2基因擴增的膽道癌患者。 全球第四個上市的雙特異性抗體Rybrevant所依托的平臺是DuoBody?技術平臺。2012年7月,總部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Genmab與楊森制藥公司(Janssen Biotech,Inc.)建立了合作關系,以使用Genmab的DuoBody?技術平臺創建和開發雙特異性抗體。Rybrevant的生產和開發將遵循楊森與Genmab針對DuoBody?技術平臺使用的許可協議。 2016年8月,Gilead與Genmab達成了合作協議,將向Genmab公司支付最高超過3億美元的費用(包括500萬美元預付款以及2.77億美元里程碑付款),利用后者的DuoBody平臺開發治療HIV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但是截止至2021年,暫無產品上臨床。 2020年6月10日,艾伯維和Genmab宣布達成合作,共同開發Genmab公司的三款下一代雙特異性抗體產品,包括CD3/CD20雙抗epcoritamab(目前正在進行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試驗)、CD37雙表位雙抗GEN3009、CD3/5T4雙抗。 2021年5月,諾和諾德的Mim8在華獲批臨床。與全球首款由羅氏開發的A型血友病雙特性抗體emicizumab類似,Mim8同樣是一款靶向FIXa和FX的雙特異性抗體,以模擬出FVIII人體內的作用。Mim8是利用Genmab公司的Duobody平臺進行開發的,先分別初步篩選出抗FIXa和抗FX抗體,然后進行多次系統突變優化迭代,共分析了30000多種雙特異性抗體,與Emicizumab早期篩選40000多種組合的工作量有過之無不及。 03 聯合療法成為雙抗新出路? 2021年面臨挫折的還有雙抗明星PD-L1/TGF-β雙抗M7824,2021年可謂M7824的滑鐵盧。3月16日,德國默克宣布其PD-L1/TGF-β雙抗M7824(bintrafusp alfa)二線治療膽管癌Ⅱ期臨床未達到主要終點,宣告失敗。 此前,在1月15日,M7824治療接受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后疾病進展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錯配修復缺陷(dMMR)實體瘤患者的Ⅱ期研究未顯示出抗腫瘤活性而以失敗告終。五天后,M7824再次折戟于挑戰Keytruda的非小細胞肺癌的Ⅲ期研究,未能達到PFS的預設終點。 目前國內不少藥企跟進了PD-L1/TGF-β雙抗組合的布局,包括君實生物、恒瑞醫藥、創勝集團、普米斯生物、友芝友生物、南京維立志博生物、和鉑醫藥、樂普生物等,其中君實生物獨創的PD-1/TGFβ雙抗JS201的臨床實驗申請(IND)剛在上個月獲得NMPA受理。 目前在研雙抗的熱門靶點組合還有PD-L1/CTLA-4,這是因為單抗的聯合療法已經被指南所認可:BMS推出的伊匹單抗(CTLA-4)和納武單抗(PD-1)的聯合療法可促使受試者ORR大幅改善。在美國,FDA已批準同時使用納武單抗和伊匹單抗治療用于腎細胞癌(RCC)的一線治療(2018年4月),及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或dMMR(有錯配修復缺陷)結直腸癌(CRC)的二線治療(2018年7月)。 聯合療法有可能增加不良反應比率,雙抗有望降低不良反應率。 在一項名為CheckMate 067的三期臨床研究中,PD-1單藥治療組的3-4級不良反應比例為22%,CTLA-4單藥治療組的3-4級不良反應比例為28%,而聯合用藥組(O藥+Y藥)3-4級不良反應比率升高至59%??捣缴锏腁K104(PD-1/CTLA-4)臨床研究顯示,AK104安全性與PD-1或PD-L1單藥療法相當,顯著低于聯合療法的毒性??祵幗苋鸱浅S锌赡艹蔀樵摪悬c組合首家在國內上市的企業。 |
查看更多 友情鏈接 |
迪醫獵頭 迪醫獵頭網 醫藥獵頭 醫藥獵頭公司 北京醫藥獵頭公司 上海醫藥獵頭公司 廣東醫藥獵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