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400-8098-313
|
10年后再無村醫?
10年后再無村醫!是危言聳聽嗎?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民生周刊》刊發了一系列關于鄉村醫生問題的報道,引起了筆者的關注。尤其是《10年后,會有村無醫嗎》這篇文章讓筆者深有同感。
文中引用數據表明:2016年之前全國村醫不足110萬人,2017年是97萬人,2018年到了90萬人,2019年降到79萬人,今年上半年又有5萬人走掉。按此速度流失,10余年后,恐怕有村無醫了。 通過核實,《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上述數據與目前全國村醫數量基本吻合,至于“10年后有村無醫”,此前也有業內人士做過類似判斷。 那么,《民生周刊》的相關報道是危言聳聽嗎? 雖然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在出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文件,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鄉村醫生隊伍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從鄉村醫生隊伍狀況看,學歷低、晉級希望渺茫、收入不穩定、待遇不理想、籌措資金難、執業環境差、年齡偏大、心理壓力不小、養老無保障、找不到接班人等,都成為影響這一群體發展壯大的攔路虎。 筆者多年來一直呼吁要重視村醫問題,但改善效果并不明顯。 為何收入來源看似很多 村醫還是不滿意? 我們如果分析村醫的收入來源,發現有很多途徑?;踞t療收入(基藥零差價補貼、一般診療費)、基本公衛經費補助收入、家醫簽約收入、村衛生室每年定額補助……而且村衛生還能報銷居民醫保,按理能吸引居民就醫。 有這么多來源的收入還會不滿意? 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各種收入都不是穩定的,基本上是叫“補助”。而補助和各種考核結果掛鉤,因此最后到手的經費讓村醫不滿意。 基藥問題一直未能妥善解決,導致基藥用得少補貼也少,基藥沒有吸引力留不住患者,診療費也就少。 當前有償家醫簽約難度大,這一塊收入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如果算真正的陽光收入,村醫是很少的。 正因為陽光收入少,一些地方村醫就變相“找錢”。比如近年來曝光的一些地方村衛生室騙保事件頻頻發生。拿非基藥替代基藥、虛構診療項目等,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養老保險需加強完善 雖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村醫收入和養老比照村干部對待,但實際落實情況并未常見,部分地方遲遲未辦理或者已經出臺的養老政策對年老村醫并不利,村醫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比如不久前,中部省份某山區縣一名鄉村醫生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了自己的心聲:“我今年53歲,在村里當了20多年村醫,縣里的政策是我們已經超過上養老保險年齡,所以什么說法也沒給,就讓我們自動退出,等我們60歲每月給400元。這樣的做法很傷我們的自尊心……” 實際上在當前青年村醫急缺的現狀下,這些50多歲的村醫已經成了村醫隊伍中的主力軍。假若這些人不愿干了,村醫隊伍更加不穩。 出招很多 效果有待提升 村醫隊伍數量不斷減少,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尤其是鑒于健康脫貧工作的需要,各地規定要求消滅村醫空白點,因此紛紛要求建立標準化村衛生室,補充村醫。 村衛生室硬件很容易滿足,但是唯獨村醫人才問題成為難題。一些省份采取定向免費招聘大專生,甚至中專生來補充村醫隊伍。 盡管如此,這些人中能踏實留下的數量也并未達到預期。 鄉聘村用進展較為緩慢 村醫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主要還是身份問題。于是近年來一些醫改先進地區創造了醫共體的鄉聘村用制度,被認為是穩定村醫隊伍的有利措施,這種方案也被國家肯定。 因為越是偏遠艱苦地區村醫收入可能越好,靠自身收入難以留住村醫,所以只有按照衛生院職工同等對待,甚至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差異給予合理的補貼,才可能有人愿意留在崗位。但是這種鄉聘村用的措施推進緩慢,真正落實到位的地方不多。 筆者也認為這種措施對穩定村醫隊伍是有力措施,各地應該盡快實施。對當前在崗村醫從學歷、資格、專業能力等方面加以考核選拔,按照當地需要的村醫人數擇優錄取,人數不夠的也可以向社會招聘。如此方能穩定村醫隊伍數量和和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素質。 村醫不可缺但是需要改變 只要農村一天不消失,鄉村醫生就不可缺。而且農村越是剩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居多,更加需要鄉村醫生來保障他們的基本醫療和公衛。各地都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建筑硬件提升了,但是衛生醫療更加要提高上去。 曾有一位鄉村醫生以自己的能力和良好服務贏得了周邊幾個村的村民信任,尤其是那些老人最信任的人。他也是方圓幾公里苦苦堅持的鄉村醫生,后來因為對收入不滿意,養老無保障,幾經權衡,決定放棄村醫職業出門打工。當地老人們得知該村醫出門后,紛紛和在外地的子女說,沒有人為他們看病了,他們生病了怎么辦…… 筆者身邊這樣的例子并不少,無不令人惋惜。 當然,村醫隊伍穩定不是某一個部門就能辦好的事,需要各級政府重視。但愿在不久的將來,村醫待遇得到真正改變,成為令人尊敬的職業,村醫隊伍不再面臨消失的困境! |
查看更多 友情鏈接 |
迪醫獵頭 迪醫獵頭網 醫藥獵頭 醫藥獵頭公司 北京醫藥獵頭公司 上海醫藥獵頭公司 廣東醫藥獵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