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400-8098-313
|
談三國戰略目標
目標是行動的永恒主題。無目標,就無所謂決策,無所謂行動。決策就是在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行動目標之間求得動態的平衡,行動就是為了達到目標而做出的主觀努力。唯有對期望目標有所貢獻的決策和行動才具有價值。目標是指揮曲,可以從方向上引導一個系統的行為,在實際中指導一個系統的行為;目標是協調曲,可以溝通系統內部各部門、各環節的關系,保證內部各種力量的良好配合,達到上下左右的和諧平衡,實現系統的整體優化;目標是進行曲,可以鼓舞組織成員的士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在各種狀態下為實現共同的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和活動,因此,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戰略決策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確定決策目標要體現如下一些原則: —是進取可行原則。 二是結構合理原則。 三是目標壓縮原則。 四是目標具體原則。 五是目標調整原則。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決策目標,具有了高質量目標的主要品質。 先成鼎足之勢,然后再圖中原,是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制定的兩個階段戰略目標,前者是近期的、低層的,后者是長期的、最高的。兩者之間層次清晰,結構合理。這兩個目標的提出,是建立在恰當地分析了曹操不可爭、孫權不可圖、劉表不能守、劉璋很暗弱的天下大勢以及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的自身條件等基礎上的。興漢室、圖中原是隆中決策的最高目標,提出這個目標,充分表現了諸葛亮高瞻遠矚的目光,不畏天命的膽略,披荊斬棘的進取精神。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他的幾個好朋友都明確指出,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要“斡旋天地,補掇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高明之至的諸葛亮,不會看不到這種形勢。但是,為了實現光復漢室的大目標,他還是知難而進地出山了。當實現了鼎足而立的第一階段目標后,面對著強大的曹魏而偏安一方的蜀漢,需要支撐精神的柱石,需要爭取政治上主動的大纛,需要以攻為守的謀略。因而諸葛亮提出了進取中原這一高難度的決策目標。他的《后出師表》,以蒼涼而堅定的筆調,道出了他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矛盾;他的六出祁山,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實施和推行他的既定目標和謀略。人們為他的出師未捷而落淚,更為他的知難而進而動容。人們不會責備他的“逆天而行”,只會尊仰他的進取精神。在目標的縮減上,諸葛亮把“先取荊州為家”化為手段,從而將本來的三個目標,即取荊州、奪西川、圖中原合并為兩大目標。由于進取中原的艱巨性,三國鼎立的形勢必將長期存在,因此在鼎足天下和進取中原之間具有長期的時間間隔和段落差別,進一步合并它們兩者,就失去了目標的明確性和可行性。此外,在目標的表達上,“鼎足之勢”,形象明確:“圖中原”,簡明概括,是高度凝練的思維結晶。 在現實的企業管理中,不少企業以振興中華,實現四個現代化為己任,在確定戰略目標時給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他們有的立志于填補國內的某項空白,有的立足于給國家多積累資金,也有的敢同大廠和名優產品爭高下,更有的放眼全球,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
查看更多 友情鏈接 |
迪醫獵頭 迪醫獵頭網 醫藥獵頭 醫藥獵頭公司 北京醫藥獵頭公司 上海醫藥獵頭公司 廣東醫藥獵頭公司
|